苗木病蟲害防治,農藥以外還有這些好方法
常言道:“三分種,七分養”,所謂“七分養”除了日常的養護管理外,病蟲害防治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。但是在實際的防治工作中,我們往往會忽略了環境及資源問題,一味地追求病蟲害的速殺效果,這就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許多隱患。
不可不知的危害
1. 過度使用農藥的壞處
農藥是一類特殊的化學品,它既能防治農林病蟲害,也會對人畜產生危害,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。同時,過度依賴農藥,會使害蟲或致病菌產生抗藥性,或使植物出現藥害的癥狀。
據文獻報道,農藥利用率一般為10%,約90%的農藥殘留在環境中,造成環境的污染。大量散失的農藥揮發到空氣中,流入水體中,沉降聚集在土壤中,污染農畜漁果產品,并通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轉移到人體,對人體產生危害。
據了解,目前我國有70%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,其中40%基本喪失了使用功能,流經城市的河流95%受到嚴重污染;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.5億畝,幾乎占到了耕地總面積的1/10。
2. 從養護的角度來看,目前我國綠化苗木行業存在以下幾種問題隱患:
1. 現在園林栽植品種單一,密度較大,一旦發生病蟲害,既有可能形成大面積災害;
2. 在引種栽植時,購進發生過病蟲害的植株進行栽植,在日后栽植過程中,苗木會出現生長萎靡、枝條瘦弱等影響苗木質量的各種問題;
3. 在防治時,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,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,也消滅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及天敵,不僅污染了環境,嚴重影響了生態平衡,也造成了人力、物力上的極大浪費。
安全環保的防治措施
因此,我們在苗木養護過程中,不能過于依賴農藥,尤其是在提倡建設生態園林的當下。除了農藥,在實際應用中,我們應該從多思路出發,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:
1. 加強植物檢疫工作
從源頭上切斷外來病蟲害的傳播渠道和途徑,不引進、不使用帶病源、蟲源的為害植株。
2. 多研發和使用適應性強、抗病蟲能力強的植物新品種
根據實際情況,因時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當地環境、氣候條件,及具有抗蟲抗病抵抗力強的園林植物品種,可有效地預防病蟲害的大量發生。
3. 合理利用植物間相生相克的關系,進行生物群落防治
合理利用各種植物的生理特性,科學設計,合理搭配,有計劃地配植各類不同科、屬的喬木、灌木、藤本及草本、地被與草坪。這樣做,不僅可以用植物的多樣性來美化、豐富周圍環境,又可利用植物本身的特點和優勢,來達到切斷病蟲源傳播途徑的目的。
4. 加強養護管理措施,增強植物本身的抵抗力
如適時適量、合理地給植物澆水、施肥、中耕、除草,結合冬季的整形修剪,疏除病、蟲、弱、枯枝,使植株內冠通風、透氣,不僅可以使植株外形更加優美,生長健壯,使植株達到最佳的生長狀態,而且可以使植株避免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,從而有效地抵抗外來病蟲情及不良因素的侵擾。
5. 采用物理方法進行防治
如阻隔,就是利用物理手段來阻斷害蟲侵襲或生活周期;誘殺或忌避,利用害蟲的趨性或其他習性,配以殺蟲劑,進行誘殺。比較常用的有白熾燈、黑光燈、雙色燈誘蟲,餌料加農藥,糖醋酒毒液誘殺害蟲;國外有利用高頻電流、微波加熱、放射能、激光、紅外線等高科技防治害蟲的。
6. 采用生物方法進行防治
就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謝產物來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的,以達到控制或消滅害蟲的目的,主要包括以蟲治蟲、以菌治蟲、其它生物物質利用等方面。如保護利用天敵昆蟲;利用昆蟲病原微生物或其它代謝產物來保護微生物防治。
上述6種措施中,以第3、第4種方法的實際發展空間最為廣闊,也是今后園林栽植過程中,我們要著重發展和采用的手段。
對行業人的要求
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相當復雜的工作,它要求苗木人牢牢掌握病蟲害的生態性、危害方式、發生規律、種群動態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及有效防治措施,不能把工作重心只簡單地放在能防病除蟲這一點上,而是要充分考慮人、環境及資源等諸多問題。
上一篇:給樹上完尿素,千萬不能接著灌溉
下一篇:月季的繁殖和修剪以及病蟲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