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桕造林技術
1、選好造林地
烏桕喜光、喜溫暖氣候及深厚肥沃的土壤,并有一定的耐旱、耐水濕及抗風能力,并能耐間歇性水淹,常栽于田邊、溪畔,也可在山區的擋風處栽種。對土壤適應范圍較廣,在沙壤、黏壤、礫質壤土上均能生長,對酸性土、鈣質土及含鹽在0.25%以下的鹽堿地均能適應。
烏桕1年能發3次梢,主根發達,抗風力強,生長速度中等偏快,壽命較長。一般嫁接苗4-5年開始結果,10年以后進入盛果期,60-70年后逐漸衰老,在良好的立地條件下可生長100年以上,烏桕能抗火燒,并對氧化硫及氯化氫抗性強。適宜于河灘、山地、渠岸和“四旁”綠化,也可作為新農村建設“三化一片林”的造林樹種。山地造林應選擇海拔800m以下、坡度不大于35。土層深厚肥沃的陽坡,進行集約經營管理。

2、整地栽植
烏桕整地時間以造林前的1個季度為好。方法是:按株行距3m4m劃線定點,挖定植穴,穴的大小80cm80cm80cm,整地時表土和心土分別堆放,待定植穴挖好后,每穴施腐熟農家肥10kg,再回填表土。平均栽植840株/hm2為宜。若用于道路綠化,株距以5m為宜。
烏桕春秋2季均可造林。起苗時不要損傷苗根,在掘苗、運苗時,要對苗根進行覆蓋或遮蔭,防止失水干枯,做到隨起苗隨包裝,及時運輸,及時栽植。栽植前要進行修根。栽植時苗木要扶正,根要舒展,土要踏實。栽植深度應超過原地徑處3~5cm。栽后修好樹盤,澆足定根水。為提高造林成活率,可待水滲入穴內后在樹盤上覆蓋塑料薄膜。